臺灣在這波 COVID-19 疫情的控制中,與世界各國相比,相當耀眼,於臺灣疾病管制署工作的鄭皓元醫師,整理了 2020 上半年,臺灣對 COVID-19 的防疫過程,並嘗試歸納其中的關鍵。
🔥 [快訊] 鄭皓元醫師與團隊,整理臺灣對 COVID-19 的防疫過程,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!
➠ 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➠ https://mepa2014.innovarad.tw/event/
▌文章介紹
研究整理了 2020 年 1/17 到 6/30 的疫情狀況,包括 447 位由實驗室確認的患者。整體疫情的控制,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促成的,包括邊境管制、強化監控、辨認個案並追蹤足跡、隔離,以及全人口戴口罩等措施。如果將整個過程分成兩期,也能發現從個案有症狀到通報列管,時間中位數從 5 天降到 1 天,顯示在監控與疫情調查上,整體系統變得更為警覺且迅速。旅遊限制配合隔離,也能降低疾病傳播可能。臺灣的整體防疫成績,是由以上的綜合措施所達成的。
疫情改變了醫學研究界,所有期刊都大量歡迎 COVID-19 相關研究,臺灣由於傑出的防疫成績被世界看見,這類回溯整理的文章,也將提供各國公衛與醫療政策制定者,相當高的參考價值。
文中也整理了這半年間,每天的案例數、種類,以及大事記,相當視覺化且容易理解。
▌期刊介紹
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(JFMA) = Taiwan yi zhi(臺灣醫誌)是「臺灣醫學會」的官方期刊。JFMA 的 impact factor 從 2016 年的 1.969 躍升至 2019 年的 3.008,在 Medicine, General & Internal 領域排名為 Q2(42/165) 期刊。
《臺灣醫誌》是本非常傳奇的雜誌,發行超過一百年,其內容本身,就是一部臺灣史的縮影。
其前身為 1899 年發行到 1901 年的《臺灣醫事雜誌》(簡稱《醫事雜誌》)。之後 1902 年,臺灣醫學會成立,並發行《臺灣醫學會雜誌》(簡稱《臺灣醫誌》)。所使用的語言,曾有古日文、日文、中文與英文,見證了臺灣的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。
其中日治後期,許多醫師會員響應改姓名運動,在「會員動靜」中也詳細記錄了這些改名對照與過程,能看到一代知識份子的認同轉變,非常有歷史感。
台大的歷史研究團隊,找齊了所有的刊物,作了數位化,並完成資料庫建置,是相當浩大的工程。
「日治時期許多細菌名、病名是以德語發音拼出之日文片假名,所以不僅當時的人對同一名稱有不同寫法,而當時名稱又與現在用語不同,加上 1899 年創刊時正是處於日文文言文時代,所以現在的人很難看懂,更何況是醫學方面的專有名詞。所以,1945 年以前的篇名之下附有中文翻譯,方便使用者利用,也藉此可以將不同的日文名稱,全部用現代醫學用語統一起來。」
▌ 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
▪ 2020 年 10 月 PubMed(SCI),共有 63 篇!
▪ 2020 年 09 月 PubMed(SCI),共有 77 篇!
▪ 2020 年 08 月 PubMed(SCI),共有 72 篇!
▪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,共 517 篇!
看到眾多校友逐步做出自己的成績,從 0 到 1 突破困境、得到被挖角機會,或在體系內獲得升遷,往更好薪酬與發展邁進,而你,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了嗎?
▌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,開放報名!
☑ 不再害怕統計,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,有。
☑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,有。
☑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。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,有。
☑ 還是寫不出來?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,有!
🚩 【新班公開】2021 / 1 / 30(六)
➠ 【立即報名】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➠ https://mepa2014.innovarad.tw/event/
➠ 年初投資自己,年底 PubMed 有你!
「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臺灣醫誌」的推薦目錄:
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臺灣醫誌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
【臺大團隊發現PM2.5增加結核病罹病風險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】
根據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最新研究顯示,細懸浮微粒 (PM2.5) 不但增加結核病風險,也會提高人口健康中慢性病之負擔。此結果由林先和副教授及詹長權教授團隊研究發現,一部分已在《職業及環境醫學雜誌》(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)刊登,另一部分也即將在臺灣醫學會之國際期刊《臺灣醫誌》(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) 刊出。本院於12月24召開研究成果發表會,由杜裕康副教授主持,陳為堅院長引言,林先和副教授報告研究成果,並由詹長權副院長、疾病管制署郭旭崧署長、臺北科技大學林文印教授,與國際抗癆暨肺疾聯盟江振源醫師擔任評論。
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強調,PM2.5污染在臺灣是複雜的問題,需要多部會單位的協調與溝通,包括經濟部、環保署、交通部、衛福部、以及疾管署等等,透過跨部門合作機制,才能有效改善PM2.5引起的疾病負擔。
論文完整出處: Ting-Chun Lai, Chen-Yuan Chiang, Chang-Fu Wu, Shiang-Lin Yang,
Ding-Ping Liu, Chang-Chuan Chan, Hsien-Ho Lin. "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risk of tuberculosis: a cohort study."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6: 73: 56-61.
Wei-Cheng Lo, Ruei-Hao Shie, Chang-Chuan Chan, Hsien-Ho Lin. "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Ambient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xposure in Taiwan."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(Accepted)
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臺灣醫誌 在 蔡明劭耳鼻喉醫師- 《臺灣醫誌》是本非常傳奇的雜誌 ... 的推薦與評價
JFMA 的impact factor 從2016 年的1.969 躍升至2018 年的2.844,在Medicine, General & Internal 領域排名為Q1(35/160) 期刊。 《臺灣醫誌》是本非常傳奇的雜誌,發行超過 ... ... <看更多>